11月20日,在位于绵阳市的四川仁智石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仁智石化)会议室内,气氛与往常有些不一样。上午9点过,工作组来到了仁智石化办公室及生产区域,对该公司就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问题进行突击检查。
检查的过程十分仔细且全面,“装甲醛溶液的桶是苯酚桶,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隐患,而且你看,这边已然浮现甲醛泄露的情况。”专家及检查组很严肃的指出了其中问题,“危险化学品保存非常不规范,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必须立刻整改。”
11月15日,四川省安办、省应急管理厅召开了全省化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11月底前,四川省将对涉及化工生产项目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做全面排查。像上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明查暗访行动,当前正在四川省各地陆续开展。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过天。11月20日,记者跟随省应急管理厅的工作人员,现场直击了两场检查活动。
根据梳理出来的化工生产企业名单,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迅速组织了工作组前往市州明查暗坊。工作组成员除了省、市应急管理系统及当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以外,还特别邀请了安全生产行业专家同行。
来到首站的仁智石化,工作组就对公司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安全排查。在检查过程中,工作组成员通过资料详查与实地勘探的方式,重点排查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职责、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危险化学品储存处置等内容。
“企业主要负责人需要履行哪些安全生产职责?”“公司是不是有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进行备案,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针对暴露出来的安全风险隐患问题,公司是不是做出整改?”许多关于安全生产的问题由工作组频频发问,严格的气氛始终贯穿全场,让企业负责人险些招架不住。
不仅是书面资料审核,针对现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组更是不放过一丝一毫。从办公区出发,工作组驱车前往了公司储存原料及生产基地,下车后,还没到达生产地,工作组就拐进了一处不起眼的原料仓库,很快就指出了问题。
“存放化学原材料的袋子不能出现有‘白袋’情况,此外所有化学品原材料都需要做详细标注。”化工专家、高级工程师陈文军也是此行的工作组专家,他向记者解释道,“白袋”意思是存放口袋外未标注化学品种类等详情信息,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这也还是为了防止工作人员误操作将化学品原料弄混。
“历史上很多次工厂爆炸事故,就是由于化学品原料标示不清,导致员工误操作。”陈文军向记者解释道,如2018年的宜宾“7·12”爆炸事故,就是工厂工人将易爆危险化学品氯酸钠当作生产物料误投入反应釜引发爆炸着火。
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只是某些“小事”,却足以产生严重的后果,“但很多涉及化工生产项目的企业并未引起重视,或者说没有察觉到,这是很危险的事情。”陈文军说道。
经过一上午的检查,上述企业负责人再次坐在检查工作组人员对面,再次度过了一段“煎熬”的时光,该企业被检查出多项问题及安全风险隐患,被工作组要求及时整改。
在现场,绵阳市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也将带领专家及执法支队相关工作人员再次对公司进行全面深度排查,进一步梳理安全生产及危险化学品隐患问题,督促整改。同时,排查范围也将扩大至全市,加强对涉及化工生产项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与排查。
“严格排查并不是‘鸡蛋里挑骨头’,为难企业,而是希望企业能真正有所触动,消除隐患,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水准。”省应急管理厅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而在下午的检查中,工作组来到了位于绵阳市涪城区的四川美丰绵阳工业园,检查了液氨罐区和硝铵罐区生产储存情况和总控制室,虽然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较多工作,成效明显,但工作组同样给企业提出专业建议。
例如在液氨罐区,接地线按规定应该使用两颗螺栓搭建而非一颗螺栓;针对企业的事故隐患与隐患治理,应搭建更详细的台账并反复研究学习。“安全检查并非一时之功,随着安全标准的逐步的提升,企业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省应急管理厅相关工作人员解释道。
在现场,四川美丰的负责同志也对工作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一位负责人在交流中笑称:“希望检查组可以多来几次,指导我们查找问题。”他表示,在日常生产中工作人员易产生惯性思维,有时未能察觉隐患,真需要您们的帮助。
化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一向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点关注方向。今年以来,全国已陆续发生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以及广西玉林“10.15”爆炸事故,引起各地化工企业与应急管理系统的格外的重视。10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了重要的公告,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力度,新一轮全国化工安全监督管理提上日程。
紧随其后,11月15日,四川省安办、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召开全省化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专题视频会议。会议指出,当前全省化工危化品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风险管控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化工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等环节和体制机制建设依然存在问题。
记者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了解到,针对化工生产项目企业,四川省应急管理、经信、科技、消防等部门正在开展全面摸底筛查,重点排查冠名“生物”“新材料”“科技”“制药”等类的企业,严查巧立名目非法生产、安全措施缺失、风险失控等违法违规行为。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省应急系统通过开展“2019保平安”监管执法专项行动,共检查23436家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排查出安全风险隐患26419项,停产整顿56家、暂扣吊销证照3个、关闭取缔8家、处罚981万元,问责曝光责任单位15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