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生了一起爆燃事故,事故导致一名博士生全身大面积烧伤。一个星期后,学校终于发布通报回应,至于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之中。
高校实验室是科研的主要基地,也是危险事故频发的高危之地,尤其是涉及到生化材料的化学实验室。
高校实验室事故发生有多频繁,科学公园对此做了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2021年,十年间媒体公开报道的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有46起,超43人伤亡。当然,由于有几率存在事故发生但未公开报道的情况,实际的统计数字可能更多。
根据统计来看,实验室安全事故大部分都为火灾、爆炸、爆燃事故,少部分属于中毒、触电、机械伤害事故。
2021年10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粉末冶金实验室发生了爆燃,事故造成2死9伤。据该校学生透露,实验室中有大量易燃易爆品,爆燃的一瞬间产生了巨大声响,震感强烈,烟雾冲天。
2021年7月27日,中山大学药学院一博士生在用水冲洗烧瓶内的未知白色固体时,烧瓶突然炸裂,玻璃碎片刺穿了该博士生的手臂动脉血管。后经通报称,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或氢化钙,遇水发生剧烈反应而炸裂。
2021年7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学一化学实验室突然起火,一名博士后实验人员被烧伤,具体事故原因未知。
2021年3月31日,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发生了一起反应釜高温度高压力爆炸事故,导致1人死亡,官方并未公布事故的详细原因。
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时,实验室发生了爆炸,事故造成3名学生死亡。事故原因经查明是由于氢气被实验室机器产生的火花点燃,继而引发的镁粉粉尘云爆炸。
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一名在做催化加氢实验的博士后死亡,事故原因为实验所用的氢气瓶意外爆炸、起火。
2012年2月,南京大学化学楼的一间实验室发生了甲醛泄露,约200师生紧急疏散。后经查明,正在做实验的老师违规操作,中途离开了实验室,导致反应釜中的甲醛泄露。
根据教育部实验室安全检查组成员田志刚的统计分析,高校实验室事故中有62%是由试剂存储不规范、违规操作、废物处置不当等原因直接导致。
一项涵盖了2010年至2020年高校实验室21起事故的统计显示,引起实验室爆炸的根本原因是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废弃物处置不当、违反操作规程。
由此可见,“规范”二字在科研实验中是多么的重要。回顾往年的实验室事故,我们大家可以切身体会到实验室的危险性,如果出现事故,轻则中毒、烧伤、炸伤,重则会失去性命,而大多数的不幸原本是能够尽可能的防止的。
2010年是实验室事故的“重灾之年”,一年内发生了14起事故,约31人伤亡。所以从2010年开始,国家开始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实验室安全的规定要求,教育部也建立了定期安全检查制度,高校实验室事故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来看,下降的数量并不明显,每年因为事故受伤中毒的人数也并没有正真获得有效控制。
实验室本就是一个较为危险的环境,科研人员总在和一些化学性质不稳定、易燃易爆的材料打交道,有时也会进行一些有毒或者危险合成的实验。实验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错误步骤、甚至一个微小的火花,都可能酿成大错。
科研有风险,规范很重要,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别让用热情去做科研,变成了用生命做实验。
[1]2010—2020年高校实验室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垚栋 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
[2]20年113起事故、99人次伤亡,如何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澎湃新闻
[3]112起高校实验室事故分析统计 与防控对策研究 贺蕾1 廖婵娟1,2 卢丽丽1 苏龙1,2 杨建1 (1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沙 410128) (2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所,长沙410128)